目录

【2023.05.24】石家河陶器:5000年前的“渔舟唱晚”,浪漫瑰丽

荆楚快讯天门2023-05-24820
1954年,沉睡数千年的石家河遗址因一项水利工程修建得以重见天日。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更早的城址、数以万计的陶......

石家河陶器:5000年前的“渔舟唱晚”,浪漫瑰丽

1954年,沉睡数千年的石家河遗址因一项水利工程修建得以重见天日。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更早的城址、数以万计的陶塑、标志着史前玉作巅峰的精美玉器,一次次惊艳亮相。这座拥有数千年历史的遗址的神秘面纱,正在不断被世人揭开。

每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往往都伴随着珍贵艺术品的出土,石家河遗址也不例外。考古证实,石家河人在距今6000年前就开始烧制陶器,除了生活用具,也开始出现陶塑等艺术作品。

出土于石家河遗址的陶塑,以其数量庞大和造型丰富在我国史前文化中独树一帜。目前发现的石家河文化陶塑以上万件计,涵盖陶人和小动物,质地为泥质红陶,多为手工捏制,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勤做客“南博讲坛”,作题为《石家河与中华文明》的讲座。他特别展示了几组陶塑。首先是动物造型的小型陶塑,包括鸡、狗、羊、猪、象、鹰、猴、貘、龟等多种形象(图①)。

其中有一只陶鹰属于此次考古的新发现,从外观上看,鹰嘴凸出,嘴巴下勾,两眼凸起,显得炯炯有神(图②)。

另一组则是出土陶俑。可以看见,这些陶俑姿态各异,高约10厘米。有的头戴半月形帽,有的双手抱鱼,有的作舞蹈姿态,还有的双膝跪坐(图③)。

方勤将这一画面称作“渔舟唱晚”。在他看来,这些来自5000多年前的文化艺术作品,充满美感,极富创意,体现了石家河史前艺术家们别具一格的审美创造力与审美情趣。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反映在这些陶塑品上,更彰显了一种楚地文化所特有的浪漫瑰丽。

(本文节选自今年3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勤在“南博讲坛”作题为《石家河与中华文明》的讲座内容,由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张洁茹整理,摄影:王冠博、徐瑞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jingchucn.com/post/5e0d9f53.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