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3.12.20】今日凌晨,零误差转体成功

斑马头条武汉2023-12-202930
今日凌晨,零误差转体成功 12月20日凌晨2时29分 ,经过87分钟连续紧张施工,建设大道延长线上跨铁路主桥逆时针转体85 °顺利完成转体,为全桥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今日凌晨零误差转体成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0日讯12月20日凌晨2时29分,经过87分钟连续紧张施工,建设大道延长线上跨铁路主桥逆时针转体85°顺利完成转体,为全桥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上跨铁路桥是建设大道延长线(韦桑路—兴业路)工程的一个重要节点,该项目由市城投集团公司负责建设、武汉桥建集团负责代建、中铁武汉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

施工现场长江日报记者范芃 摄

20日0时30分,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处可见施工人员的身影,加起来约有百余人,相比日常施工的忙碌喧嚣,等待转体的现场有条不紊,显得有些安静。头顶的转体桥是一座铁红色的庞然大物,据介绍,主梁采用的是全焊结构的耐候钢材质,因主线桥跨越数条铁路线,采用这种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少的材质,可相应降低未来维修养护的要求。

桥建集团项目经理周丰介绍,该主桥南起依次跨越京广汉口联络下行线、沪蓉铁路下行线、江岸西动车所连接线、沪蓉铁路上行线、京广汉口联络上行线和京广铁路货运线等共10股铁路线,车次繁忙,密集时段平均每3—4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驶过。对转体时机要求较高,同时转体跨越构筑物较多,安全风险较大,市城建局及项目建设单位提前协调铁路部门做好调配,定于20日凌晨进行转体,确保在转体施工期间没有列车通过。19日20时起,在江岸区政府支持下,项目对桥梁转体范围内的居民进行临时安全转移,22时,140名居民全部撤出;20日零时开始,交通部门完成对现场9个出入口的封闭工作,等待正式转体。

施工现场。长江日报记者范芃 摄

“各小组就位,3、2、1,桥梁转体开始!”20日1时02分,现场总指挥董喜兵一声令下,转体桥开始缓慢转动。据项目工程部部长颜宁介绍,现场施工人员比较淡定,是因为前一晚凌晨,上跨铁路主桥进行了试转,成功转体2°。“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通过采集数据,确定它运转正常,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而现场相对安静,是因为转体桥采用墩底转体方案。桥梁转体依靠的主要构件,是位于上下承台之间的转体球铰,它是整个转体工程的“心脏”。通过它使重达17000多吨、桥梁面宽36.5米、桥长266米的桥梁以每分钟2°的速度,逆时针方向缓缓转动。

临时搭起的指挥区里,董喜兵手持对讲机,紧盯现场,不时发出指令,“按照2°速度继续转体。”颜宁告诉记者,从技术上说,确保夹在沪蓉线和京广线之间的转体桥顺利转体,有两个难点,“小里程侧即跨越沪蓉铁路那一端的梁底,距离沪蓉铁路上行线接触网杆顶仅0.9米,我们的办法是利用配重,确保安全转体;大里程侧即跨越京广线的一端,因京广线繁忙,我们向国铁部门‘要点’,时间只有50分钟,转体时间必须控制好。”据他介绍,现场负责操作转体梁施工的工作人员分为牵引组、施工组、测量组、后勤组等,各司其职,根据转盘刻度、牵引油泵读数、转体梁速度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等技术指标,实时监控和调整转体速度,以及桥梁姿态等,密切联动作业。

凌晨2时29分,经过87分钟连续紧张有序的施工,建设大道延长线上跨铁路主桥逆时针转体85°,跨越10条铁路线,与两端已建成道路顺接,这一安全风险高、技术难度大的施工项目最终实现零误差转体成功,为全桥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区位图。

转体示意图。

该工程为重要民生工程,一直备受广大市民高度关注,项目建成后将打通建设大道延长线穿越铁路的交通瓶颈,在金桥大道和解放大道之间增加一条后湖地区与城市中心区联系的通道,加强城市区域间的交通联系,达到快速疏散中心区交通流量、缓解中心区交通矛盾的目的。

(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杨帆 雷宇)

【编辑:邓腊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jingchucn.com/post/b8015263.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