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4.06.28】王金桥:带着数字人“小初”作报告

斑马头条武汉2024-06-285450
王金桥:带着数字人“小初”作报告 城市观察团:去年的ChatGPT ,今年的Sora一经发布就引发热议,也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潮流。...

王金桥:带着数字人小初作报告

城市观察团:去年的ChatGPT,今年的Sora一经发布就引发热议,也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潮流。想问问小初,你觉得你和他们有哪些关联和不同?

数字人“小初”:这两位小伙伴的横空出世惊艳了很多人,也包括我。ChatGPT是人工智能聊天机器,Sora是视频生成模型,说到相同点,我们都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我们的目标也一致,都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不同的是,我是既可以聊天,也可以生成视频,集合了两位小伙伴的优点,还可以支持3D理解、信号分析等全面的问答任务。今年我还会进一步升级,成长为3.0,到时候再和你详细说说。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金桥介绍紫东太初大模型。记者彭年 摄

这一问一答发生在6月27日举办的“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之“武汉新城·世界光谷”专场报告会上。当时,负责现场演示的是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武智院)院长王金桥,他是唯一带着数字人作报告的嘉宾。

城市观察团成员薛紫杉向数字人“小初”提问。记者彭年 摄

“小初”是紫东太初大模型孕育的一款数字人。王金桥介绍,紫东太初大模型从2008年的图文音单独攻关,到多模态联合攻关,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完成了从1.0到2.0版本的迭代升级,在语音、图像和文本三模态的基础上,增加视频、信号、3D点云等模态。

继开发“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2.0版和紫东太初人工智能开放服务平台,武智院又发布了《多模态基础大模型技术白皮书》以及“江城太素”“江城洛神”“百变悟空”等人工智能应用产品。“未来,人人都是内容创作者,人工智能将赋能千行百业。”王金桥说。

本月,由武智院和华工科技联合开发的智能焊缝引导与识别检测系统入围武汉市首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王金桥说,智能焊缝引导与识别检测系统以“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为智能底座,几秒钟就完成焊材数据的采集工作,并以每分钟10米的速度将一道不规则的不锈钢焊缝“缝合”完毕。

“紫东太初大模型的攻关历程也是我们践行科技自立自强使命的体现,这源于紫东太初的全栈国产化基础软硬件体系。在当前国际竞争格局激烈的背景下,这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坚实基础。”报告会上,王金桥说到这里话语铿锵有力。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在报告会上作宣讲。记者彭年 摄

回想2022年夏天,武智院在光谷生物城的临时办公点挂牌成立,初创团队不足50人。经过两年发展,武智院的办公面积增加了7倍,研发团队壮大至160人,组建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吸收成员单位百余家,引进和孵化人工智能初创企业10家。团队负责人王金桥也因此荣膺“武汉楷模”称号。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在国家、省市和东湖高新区的政策支持下,武智院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将相继转化落地。

“光谷作为武汉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集聚区,积极抢抓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机遇,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王金桥认为,光谷已经初步构建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完整链条,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机器视觉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特色产品,而武智院有能力为光谷夯实数字经济的算力底座。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在光谷聚企成链,一个以武智院为圆心的大模型创新应用生态已然形成,一系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也正从光谷走向全国。

长江日报记者万凌 通讯员张珊妮 李一帆)

【编辑:赵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jingchucn.com/post/039a9510.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