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变奏曲影评(《格林童话变奏曲》影评)

肥猫自媒体2024-04-20510
我在看时是不害怕的,虽然我害怕血腥,但是一想到这部作品只是表面程度的黑暗,和......

我在看时是不害怕的,虽然我害怕血腥,但是一想到这部作品只是表面程度的黑暗,和我以前看过的内核深刻的黑暗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动画里把格林兄弟画成小鲜肉,和我的印象不同啊。有一个兄弟好像雪兔。

我觉得第一集的清子有点像灯花,声音也像。我想起魔法纪录也是黑暗的故事啊,是原创的,很精彩。但是游戏版的胜利结局更好。魔法纪录的导演兼编剧泥犬也是个黑童话绘本作家。魔法少女小圆的点子也是他和老虚、新房一起讨论出的,一起构想的。

看了一会,感觉有点拖,像是有意扩充台词,像神探小红帽那样。

第一集看完了,不知道为什么小女孩清子做坏事,动机是什么?看片尾曲清子是顶拱李惠。

第二集好血腥,差评。男的到处杀人,真变态。追求真实和杀人有什么联系。真实的又不只是真实的杀人。阴间的画风,低端的剧情。存在电脑脏我的硬盘。

二倍速看的。可能刚吃过饺子的缘故,看得有点眼累。

全集看完了,第三集的太空站和第四集的作家故事看着还可以。第六集老师和女生都是疯子。

我小时候看到新闻联播有报道过,市面上有少儿不宜的魔改童话,说里面有丑小鸭最后成为烤鸭之类的故事情节。

我看到有人说黑童话过时。我觉得不是。精彩的不过时,不精彩的过时。这应该也是这则评论真正的意思:这部动画片剧情不够精彩。这部动画对于第一次观黑童话的青少年观众应该是惊艳的。但是对看多黑童话的人,这部水平只是很低很低的。一是抄袭老童话,二是俗套的黑暗剧情,三是血腥场面和阴间滤镜和画风。在黑童话里只能算下等水平。

剧中震撼效果情节模式的运用还是很熟练的。但是只有真正用心的、艺术的作品,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不只是评价这部动画片,也是对所有作品的忠言。四大故事《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并非每篇都用震撼效果情节模式,只有极少一部分用。但是它们却流传很多年。我们故事家、编剧、小说家都要学习这种质感。不依靠反转,而是把故事情节本身做好,既要娱乐性,也要艺术性。对于第一次看带反转的观众他们会给好评,会很吃这套。但是对于阅片量大、看过很多反转剧情的观众,一定要做好故事情节本身的质量,才行。

这个剧不是原创黑童话,是改编自别的现有故事的黑暗故事。这是缺乏想象力。日本人总是喜欢抱着俗套的老童话不放。宫崎骏的岸上的波妞就是抄袭套作《海的女儿》。导演还不知羞耻地说“灵感来自海的女儿”。你抄了90%能叫“灵感来自”吗?一样的人鱼公主,一样的鱼人恋,整部电影鱼追人,除了结局不一样一个成了没成,其余和海的女儿一样。凡是说不一样的人,是很少看童话,见识少,看过的故事少的人。而且人云亦云,别人说好他也说好,没有自己的思想。另外格林兄弟的故事也不是他们原创的,他们也是把民间故事抄来简单做些修改的。原创能力有待提升。没有贬义。

童话是非常适合小朋友看的。童话很多年没有新的了,很多人甚至误以为童话就是过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那固定几本书。还有人以为童话就是特指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的小说。其实《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不是小说。它属于故事,故事里的童话故事这一类别。

童话,或者说,故事。这个类别很多年没有新的了。有个杂志叫《故事会》,他们还在坚持。他们的编辑曾明确说过故事不是小说。让很多写小说的人不要投稿。还有人记得故事,这是非常难得的。故事是什么?故事是以简练的语言,传导一个构想的故事或真实的事情。故事不同于小说的是,小说注重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小说更注重语言而不是故事情节。

黑暗也分为表面黑暗和内核黑暗。表面的黑暗就是死人、血腥。有深度的黑暗,它揭露了残酷的现实,是有教育意义、发人深省的。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它就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穷人过得很苦。《丑小鸭》讽刺了社会阶级固化、凭出身不用努力就能过好生活的不公平。我是非常喜欢有深度的黑暗的。它不光有黑暗效果,还能使人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获得生活的经验,最终故事通过解剖黑暗帮助人们反而往好日子方向走。黑暗故事应不只流于表面的黑暗,还有应该揭露黑暗的现实的事件,给人们避免再遇见这些事情的经验。我觉得这才是更有价值、更好的黑故事。

格林童话变奏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jingchucn.com/post/80d7b053.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