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3.07.30】高端装备制造业挺起武汉现代产业脊梁​——半年报看武汉高质量发展②

斑马头条武汉2023-07-30930
高端装备制造业挺起武汉现代产业脊梁​——半年报看武汉高质量发展② 高端装备制造业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2.3% ,比上年同期有提高。...

高端装备制造业挺起武汉现代产业脊梁​——半年报看武汉高质量发展②

高端装备制造业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2.3%,比上年同期有提高。

同样,在武汉,作为制造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也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2.5%。从主要产品看,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2%、18.8%。

武汉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基础性通用技术装备,绿色智能船舶、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及应用等装备,可移动式储能集装箱、铁路冷链运输装备等交通运输装备,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重塑高端装备产业优势。

抢占技术高点

加氢站套装量产并向高端客户供货

中国石化氢能装备生产基地。图片来源:工人日报

7月20日,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内,占地4600多平方米的氢能装备综合测试实验线上,首台自主研制的45/90MPa双压输出液驱式氢气压缩机正在进行500小时满负荷连续试验。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氢能装备分公司经理潘灵永自豪地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这些加氢站的核心设备都是我们自主研制的。”

氢气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粮食”,相较加油,加氢复杂得多,安全、可靠的氢能成套装备技术门槛极高。潘灵永介绍,研制团队集聚了20多位机、电、液、气、控等领域博士,团队建成了国内首条氢气压缩机全工况测试线,仅用2年多时间就打破垄断,具备成套加氢站装备正向设计、制造、集成量产能力,并已向国内高端客户供应产品。据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分公司订单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武汉市经信局装备与船舶海洋工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武汉抢抓机遇,加快高端能源装备、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关键装备及技术国产化自主可控,不断抢占技术制高点。

武汉造我国新一代1200吨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在青岛交付。在国内同级别装备中,此次交付的安装平台桩腿最长,作业水深最大,主吊机吊高最高。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研制的国内目前最大混合动力游船,未来将在三峡畅行。今年,该单位又新签下多船套混合动力系统船舶订单。

武船集团成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生产高端装备的主力军后,接连承制了多个重大装备任务,承制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塔架,为武船赢得“铸造通天塔大师”的美誉……

该负责人表示,在武汉,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华工科技、武船重工等多家企业装备原创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航天动力与材料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联盟等协同创新,不断提升高端装备产业竞争力。

勇闯国际市场

高端铁路海洋装备出口亚欧

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通讯员苏庆丰 摄

上月,满载200多吨国外热带水果榴梿的海运冷藏集装箱,搭乘“8+1”移动发电箱车组跨境运输班列,顺利抵达国内铁路口岸。一路上,正是依托智能、无人值守的“移动发电箱”供电装置,解决了热带水果国际联运的制冷供电痛点。

研制该装备的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车长江”),是中车集团旗下的铁路货运装备领军企业。

中车长江冷运装备所所长何远新介绍,企业抓住我国铁路冷链运输装备向绿色节能方向升级换代的机遇,研制的BH1型铁路隔热保温车、无人值守远程监控铁路发电箱等系列高端装备,已成为我国铁路冷链主型装备;还有多温多区铁路冷藏车正在紧张制造,已批量交付东南亚客户。

中车长江冷智分公司总经理胡跃民谈道,企业开拓冷链运输等新产业板块,引领我国铁路冷链装备扩大高端市场覆盖率。今年上半年,铁路冷链隔热车等订单较去年同期都有较大增长。

仅有技术创新是不够的,还须抓住市场机遇,勇于向高端市场发起挑战,敢于接受全球市场的严苛考验,才能带动产业化快速发展。今年以来,一批像中车长江这样超前在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布局的企业,率先积极突围。

今年,由金鹰重型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米轨铁路清筛机发往泰国,该装备专为泰国窄轨铁路“量身定制”;华工科技高功率激光切割智能装备平均每周就有一台运往欧洲市场;武昌造船为希腊船东建造的又一艘1100TEU集装箱船开工……

当前,武汉正聚焦轨道交通、高端数控机床、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等高技术、高价值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越来越多的湖北装备制造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掌握国际话语权。

培育新业态新应用

武汉工业机器人增长55.2%

中设机器人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智能化生产线解决方案。通讯员蔡经开 摄

“今年上半年,白酒酿造上甑专用机器人、智能行车订单较去年成倍增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击水说,企业突破白酒智能化、无人化酿造瓶颈,开发出智能行车,能完成自动换箱、自动取盖、自动踩窖等酿造工艺环节。截至上月,企业已为50多家知名企业配套自动化酿造设备,上甑机器人装机千余台套,智能行车装机100余台套。

蔡甸,中设机器人公司为机器人装配3D摄像头,“长眼”的机器人还能进行智能分析,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该公司就近为蔡甸经开区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智能产线配套。今年以来,该公司8个项目团队的50余名工程师始终处于24小时连轴转状态。截至目前,蔡甸经开区近20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订单量普遍较去年同期增长15%。

贴砖机器人、焊接机器人、铁路货车柔性端墙机器人、管道检测机器人、水下灌浆机器人……目前,中国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而在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武汉,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大显身手”。武汉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55.2%。

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一款大载荷系留无人机高层建筑灭火装备正在试飞。研制该装备的湖北三六一一应急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朱华平介绍,随着我国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多发,而该公司针对新场景开发出“会飞的消防员”,能实现不低于12小时连续长时间的高空悬停飞行和不间断灭火作业。

目前,该无人机高层灭火装备已完成样车生产,并进行多轮系统调试。今年上半年企业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三成。

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分公司,企业自研无人机瞄准高层巡检时存在的视野“盲区”痛点,能实现变电站低空自主巡检。

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武汉市经信局装备与船舶海洋工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大力培育智能装备新兴业态,一方面,赋予传统制造更聪明的“大脑”和更充沛的“体力”,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的能力,包括长飞、美的集团、华星光电等武汉68个省级及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装备等,推动企业全流程和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开拓新场景,支持电鹰、普宙等各类工业级无人机、无人机指挥车等在汉研发制造,并举办数十场智能制造装备、绿色智能船舶专场供需对接会,支持就地应用,新的发展动能正在悄然萌生、澎湃迸发。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武经宣 杨勇兵 张晶 孙超)

【编辑:王戎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jingchucn.com/post/79fe3284.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