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4.05.23】“我想入党!”这个志愿61年没变

斑马头条武汉2024-05-23140
“我想入党!”这个志愿61年没变 5月22日,她告诉记者,按入党程序,孙长胜应接受组织为期一年的考察,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社区党委将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争取今年6月份让他提前参加党员积极分子培训,待考察期满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我想入党!这个志愿61年没变

80岁,经过慎重考虑,孙长胜向所在社区党支部——武汉江汉区常青街道富豪社区西北湖公寓片区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5月22日上午,按规定向支部递交思想汇报后,孙长胜告诉上门采访的长江日报记者,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16岁当兵,被评为“五好战士”;从医36年,无一差错;青年时期,向党组织表达了入党意愿,因伤未能如愿,从此对照党员标准“自我考察”61年。在大家的鼓励下,耄耋之年的孙长胜勇敢接受党组织挑选。

孙长胜在阅读《中国共产党党章》。记者 史伟 摄

义诊20年,邻居都愿当他的证明人

“我想入党!因为像我这样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孩子,新中国成立后免费上了学,参了军,有了受人尊敬的工作,现在退休了,享受优厚的待遇,过着有尊严的老年生活,这一切都是党给我的。”

“我要入党!从61年前我第一次向党组织表达入党愿望的那一刻起,我就时刻对照共产党员标准,自我要求、自我考察、自我反省提高,用实际行动向共产党员的标准靠拢。现在,我已经80岁了,时不我待。”

1月26日,孙长胜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黄绪建等社区的党员,在大家鼓励下,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孙长胜80岁申请入党,在社区引起了轰动。听说社区党委副书记潘可在上门了解情况,在上门了解情况,邻居们纷纷过来要为他说两句。“他爱学习、医术高,别人玩的时候,他总在看医学书籍。”“他耐烦,邻居发烧、感冒找他,他不仅开药方,还会跟踪观察,直到病好。”“为邻居看病他从不收钱。”“这么大年龄,还有这么强烈的入党愿望,难能可贵。”

68岁的肖崇英家住西北湖公寓303栋,和孙长胜做了20多年邻居。提起孙大哥,她赞不绝口:“今年春节,我的牙痛得厉害,吃消炎药也压不住。一次,在楼下遇到孙大哥,他见我疼得龇牙咧嘴,免费教了我一个偏方,将盐撒到痛处,塞上棉花,咬紧。我如法炮制,真的就不痛了。”

由于名声在外,退休20年,孙长胜不断被社区、医疗机构请去坐诊、义诊,他来者不拒。年初,洪山区卓刀泉南路学雅芳邻卫生服务站负责人黄奕慕名请他出山。“基层服务站条件有限,一个月只有一两千元报酬。服务站离孙医生家有20多公里,来回要两三个小时,一周坐诊4天,每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钱这么少,没有想到他会答应。而孙医生说,他只想为大家服务,不为钱。这以后,他风雨无阻过来坐诊,真是令人感动!”

据西北湖公寓片区支部书记苏红介绍,由于人缘好,除了看病,邻里有事都喜欢找他帮忙解决。一次,一名业主因噪音问题要打楼上的人,楼上住户吓得不敢回家。孙长胜知道后主动上门劝说,令两家人握手言和。

孙长胜申请入党消息传开后,邻居纷纷表示愿意当他的证明人。

孙长胜手写的《入党申请书》。记者 史伟 摄

对党无限向往,受伤后自觉有差距

在家中,谈起自己对党的向往与执着,一头白发的孙长胜向记者娓娓道来。

1944年,他出生在四川绵阳。父亲是旧军官,赌博输光家财,在他五岁时去世。他和姐姐、妹妹跟着母亲来汉投亲。母亲打零工,养活不了三个孩子,妹妹送了人。剩下母子三人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掉在桌缝里的饭粒,他和姐姐会抢着抠出来,吃掉。生活暗如长夜,没有尽头。一次,母亲坐船去汉口找活路,船至江心,想到难过处,起身要投江,被好心船夫拉住。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他们一家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那天,解放军进城,一队战士在我家门前休息。妈妈请他们进屋,他们不肯,吃饭时还把我拉过去,搂在怀里,给我吃红烧肉,这在旧社会是完全不可能的。”孙长胜说,听说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后,他当时就想,自己长大了也要加入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孙长胜的母亲和江岸电务段的一名铁路工人重组了家庭,对方有5个孩子,一家9口人吃饭,生活比别人家艰难。一年冬天,天特别冷,房檐都结了冰凌。他只能穿着姐姐洗得只剩下两层布的旧棉袄,缩在家中。继父单位的党总支书记上门走访,看到了窝在床上瑟瑟发抖的孙长胜。那年春节,在书记的关心帮助下,孙长胜有了自己的新棉袄,蓝色的,棉花厚厚的。

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孙长胜一家的生活慢慢走上了正轨。初中时,成绩优秀的孙长胜考入了湖北省汉口医士学校,后来又报名参了军。

1961年入伍时,他不到17岁,所在部队位于福建深山,一天夜晚,气温骤降,四周一片寂静,独自睡在床上,他又冷又怕,暗自流泪,恰巧政委杨雅南查岗经过,见状将身上的军大衣脱下来,盖到他的身上。

第二天,孙长胜将这件军大衣叠得整整齐齐还给政委,政委却拍着他的脑袋说:小鬼,你先用吧。此后,政委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他,还跟他讲上甘岭的故事——危险时刻共产党员会第一个站出来说“我上”,告诉他共产党是先锋队,要处处为群众作表率,处处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榜样的力量,让他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向往。

“我要入党!”分配到部队卫生队担任卫生员后,孙长胜刻苦训练,努力钻研,很快脱颖而出。入伍第二年,他光荣入团,后来又获得了“五好战士”“毛著学习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和两次嘉奖。

一次,附近一名小孩误把疟疾药当糖吃中了毒,送到卫生队时已昏迷。关键时刻,孙长胜想起曾在一本医学杂志看过有人用四氢叶酸进行救治,立即向抢救人员建议,小孩因此得救。

1963年,意气风发的孙长胜向党组织表达了入党愿望,得到了党组织的肯定。1964年,部队大比武,孙长胜决心拿“第一”,用实际行动向党员标准靠拢。结果,在一次模拟运送伤员的训练中,身材瘦小的他背负沉重铁砂袋,不小心闪了腰,站不起来了。“参加不了大比武,还要像个伤病老爷一样事事从轻,我感到很羞愧。在部队,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样样走在前,挑重担。现在我挑不起重担,也就不好意思提入党申请的事了。”

5月22日,孙长胜在家中手写思想汇报。记者 史伟 摄

“自我考察”61年,入党信念不变

1965年,孙长胜复员回地方重修医科。1968年,分配到长江航运总医院后,他主动要求到最辛苦的外科工作。他认为,要想当一名党员,就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

外科手术,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这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旧疾的孙长胜是个挑战。手术站久了,腰钻心地痛,他就用手撑着。每天一台手术,长的十几个小时,短的也要四五个小时,孙长胜坚持了两年。

1970年的一天,医院急救室送来了一位多处骨折的病人。他是一名码头工人,在搬运时不慎从高处坠落摔伤。那台手术从上午10时一直做到了晚上转钟。手术做到下午三四时的时候,负责用钩子拉住伤口的孙长胜腰像断了一样地痛,站不住,冷汗直冒,实在受不了,就斜着身子靠着手术台,硬撑着把手术做完。

手术很成功,孙长胜却因腰伤调离了外科,他感觉自己像个逃兵,因为师弟蔡贵利累倒在手术台上仍不下“火线”。

“不能‘战斗’在工作最前沿,那就像党员那样,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调离外科后,孙长胜根据医院需要,先后去了肺科、肠道科、儿科、门诊等科室,无论在哪,他都努力做好。门诊三班倒,工作时间长,他一干就是十多年,为了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他白天与同事切磋临床技巧,晚上在家自学理论知识,业余时间还研究中医,成为一名“全科医生”。

与孙长胜共事30多年,长航总医院前化验科医生时长虹认为,孙长胜是个思想态度端正,对待病人热忱、认真负责的好医生。

孙长胜家中有一摞泛黄的感谢信,其中有一份是用毛笔写的。

1974年,一名心脏病患者被送到医院抢救,她的丈夫心急如焚,不时拦住护士询问,一位护士见他碍事就把他往外推,参与抢救的孙长胜见状拦住,将男子带到自己的值班室,等待消息。

女病人获救后,她的丈夫表明身份,他是濮阳市人大常委会的李益民。这封感谢信就是李益民当时写给孙长胜的。

据长江航运总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档案显示,孙长胜于1961年入伍,1965年复员回到地方,2004年正式退休,在部队服役期间获过奖,从医36年,无错诊、漏诊。

“在医院工作几十年,为什么没能入党,事后反思,问题还是出在自己。”孙长胜说,一位老领导曾和他谈过心,说他能力强,个性也强,说话不考虑后果,他承认自己确实存在这个问题。

“思想端正,身体健康,有强烈的入党意愿。”走访调查后,富豪社区党委副书记潘可将孙长胜的基本情况上报党组织。

5月22日,她告诉记者,按入党程序,孙长胜应接受组织为期一年的考察,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社区党委将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争取今年6月份让他提前参加党员积极分子培训,待考察期满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长江日报记者陈勇 通讯员罗小纯)

【编辑:王戎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jingchucn.com/post/2a7cd3f1.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