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4.06.22】武汉革命文物有了国家级研究平台

斑马头条武汉2024-06-22170
武汉革命文物有了国家级研究平台 武汉现有18处革命旧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名录, 85处入选湖北省革命文物名录。6月21日,辛亥革命博物院与武汉大学联手成立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武汉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有了国家级研究平台。...

武汉革命文物有了国家级研究平台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2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卢奕)武汉现有18处革命旧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名录,85处入选湖北省革命文物名录。6月21日,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大学联手成立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武汉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有了国家级研究平台。

揭牌仪式现场。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摄

中心揭牌仪式21日上午在武汉大学图书馆举行,有多家武汉地区博物馆参加的协同研究中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联盟同时成立,并举行了首届协同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经实地考察、专家评议等环节,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近期遴选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京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20个协同研究中心,“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名列其中。

辛亥革命博物院和武汉大学领导和协同研究中心牌合影。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摄

辛亥革命博物院院长魏德勋介绍,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是根据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研究利用相关部署,在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领导下,由湖北省文旅厅、武汉市文旅局指导下成立的革命文物协同研究机构。中心设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中心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等职权。中心有专兼职研究人员62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1人。包括武汉大学资深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

中心成立后,将聚焦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关系研究、辛亥革命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数字化应用研究、辛亥首义文化旅游区建设与品牌传播力研究、社会教育与服务“大思政课”建设研究。未来3到5年,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革命文化研究的学术高地和人才培养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搭建起革命资源共享平台,铸就海内外华人的文化纽带。

武汉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近代以来,武汉三度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是辛亥首义之城、大革命时期的“赤都”、抗战初期的战时首都,革命文物十分丰富。武汉也是一座博物馆之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28家,收藏有大量的可移动革命文物,这些宝贵资源为开展好革命文物协同研究提供了源泉。此次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的辛亥革命博物院,与具有优秀学术资源的武汉大学携手合作,将为武汉市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协同研究方面提供更多文博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武汉文博贡献。

担任协同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的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发言。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说,武汉大学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首义功勋簿”上有30多位武大学生的名字,党的一大13名代表中有5人曾在武大学习或工作,陈潭秋等60多位武大校友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等曾在这里指点江山,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武汉大学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场馆,尤其是革命文物资源与场馆,周恩来旧居、樱园早期建筑、大学生活动中心、九一二操场、“六一惨案”纪念亭、李达故居等,承载了武汉大学的文化命脉与革命传统。

近年来,辛亥革命博物院曾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城市设计学院等签署了多项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大学多位专家学者被聘为辛亥革命博物院客座研究员。此次“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成立,让馆校合作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武汉大学将坚持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实体架构、独立运行、统一管理、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建设原则,立足学校相关学科的专业优势,协同辛亥革命博物院用好革命文化资源,积极推进课题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重点工作,共同将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成为立足湖北、引领全国的革命文物研究高端智库平台。

了解多一点:

部分辛亥革命文物

彭汉遗赠孙中山粉彩开光山水人物图索耳花盆。辛亥革命博物院供图

1912年4月9日至12日,孙中山应邀访问首义之区武汉,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参议员的彭汉遗陪同随访。访问期间,为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仰慕之情和美好祝愿,彭汉遗将事先特意定制的花盆——粉彩开光山水人物图索耳花盆,以私人的名义赠送给孙中山,以作纪念。

黄祯祥血衣。辛亥革命博物院供图

1911年阳夏战争刘家庙战斗中民军敢死队队长黄祯祥所着上衣,左肩部有一枪眼,右袖上有一被划破的开口,两袖均有丝线绣字。左袖上绣着:“九月初六日(10月27日)敌人攻刘家庙枪伤左肩之纪念”;右袖上绣着:“初七日(10月28日)与敌大战,抢炮三尊,敌炮如雨,打断右膀。今共和成立以作纪念”。

鄂军教导团徽章。辛亥革命博物院供图

1912年制造,铁质烤漆胸章。徽章正面中上部为两面铁血十八星旗交叉图案,旗杆相交处装饰黄色稻穗花结。正中竖印楷体“鄂军教导团”字样。徽章下部饰以牡丹一朵,寓意国家昌盛、人民富贵吉祥;两侧点缀数朵梅花,寓意湖北革命党人奋勇当先、不惧牺牲、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与民初流行的五色旗与铁血十八星旗相交的图案不同,此章仅采用武昌起义时的军旗——铁血十八星旗,鲜明地突出其地方特色。

【编辑:符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jingchucn.com/post/bb512c79.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