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3.07.28】透视武汉经济“半年报”,消费复苏亮眼,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斑马头条武汉2023-07-28820
透视武汉经济“半年报”,消费复苏亮眼,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透过这一系列数据,不仅能看到武汉消费的提振与复苏,也能看到武汉在民生保障上的用情用力,数据背后更体现出了积极向好、稳中有进的有力发展态势。...

透视武汉经济半年报消费复苏亮眼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7月27日,武汉交出了经济年中答卷: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503.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

站在半年看全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的背后,亮点是否足够?从成绩单中可以看到,规上工业11个行业大类增加值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1%……这不仅反映了一段时间内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更能以此展望更长时期的发展态势。

武汉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回升向好。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承压前行的5%,“进”的力量加速集聚

武汉开往基辅的中欧班列。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先行指标是预判短期经济总体景气状况的重要依据。

上半年数据显示,武汉铁路客运周转量、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以及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等均实现大幅增长;服务业用电量、企业销售开票金额等也都保持有力增长。

更大的市场来看,中欧班列(武汉)上半年累计发运650列,开行数量排名全国第三,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看单个数据往往容易忽视更多重要信息,更要透过数字看到背后的趋势。

中观层面来说,武汉半年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发展的全面性:第一产业增加值189.39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544.15亿元,同比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5769.79亿元,同比增长5.5%。

全行业共同发力,在逆境下稳住阵脚,支撑了武汉来之不易、承压前行的5%新增长。

整体来看,诸多“进”的力量在加速集聚——

这半年,全市新入库“四上”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均实现稳步增长,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也将超过300家;

在建设中的武汉新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不久前正式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武汉超算中心“双中心”,武汉打造坚实算力底座,赋能产业集群,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遥相呼应的军山新城,近两年已吸引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武汉先进院、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哈工大机器人等大批创新平台以及百度、东风悦享、佑驾科技等头部企业入驻,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步伐持续加快……

创新驱动“新”意更足,工业技改投资增动力

在华工科技智能装备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即将发往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的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不仅看总量、看增速,武汉上半年成绩单中,更应读出质量、效益,以及增长路径的转变。

上半年,一项数据可能会被忽略: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7%,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4.7%,这一占比相较一季度继续保持增长。

几天前,武汉市第105场工业技改示范推广会在武汉翔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举行。这家企业已累计投入智能化改造资金1700万元。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该企业今年订单额预计将超过2亿元。

通过实施大规模工业技改行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更多绿色、无人、智能工厂拔地而起,武汉发展的“新”意更足。

这种“新”,自然也包括企业研发创新。就在上个月,110多位科技研发人员正式入驻华工科技园,将在此开展系列核心技术攻关。近年来,华工科技不断巩固核心技术竞争力,去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约35%,首次超过6亿元。

各项数据显示,重视创新、争相创新的氛围正在武汉加速形成。

“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这不仅是国家所需,也是武汉面临的新机遇。

比如,人工智能产业。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武汉共有650家人工智能企业,较2021年同期新增168家,增幅达35%。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5.2%、18.8%。

当前,武汉已初步培育并形成了一批在人工智能产业链各环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机器视觉、智能芯片、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产业链生态链加快完善。

消费看“信心”,社零总额同比增长9%

5月2日晚,从黄鹤楼公园外到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的人行道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众多。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消费成为最大的亮点之一,扩大内需动力更强。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8.78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与全省持平,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着力扩大内需,持续增强稳增长的内生动力。上半年,武汉不断拓展消费场景,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居民消费稳步扩大,市场销售增长加快。

出行游玩增加了,看演出更频繁了,可感可触的日常生活印证着消费总体呈现较快恢复态势。今年“五一”假期,武汉旅游热度进入全国前十,星级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2倍,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9倍;几乎每个周末,在武汉体育中心、五环体育中心、琴台大剧院、湖北剧院等各大场馆,各类演唱会、话剧、音乐会轮番上演,座无虚席。

从服务业类别看,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均超过10%。

消费场景供给日益丰富,需求持续释放,折射出武汉消费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

前不久,武汉市首批直播电商集聚区名单公布,汉口北国际贸易城直播电商基地、武商集团集聚区、良品铺子直播基地、湖北供销农特优品华中运营中心直播基地等11个直播基地入选。

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在武汉涌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方式让消费热潮在武汉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

从另一个层面看,消费的信心从何而来?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为消费添了动力。

今年上半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35元,同比增长5.2%。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保持温和上涨。

透过这一系列数据,不仅能看到武汉消费的提振与复苏,也能看到武汉在民生保障上的用情用力,数据背后更体现出了积极向好、稳中有进的有力发展态势。

(长江日报记者吴曈)

【编辑:张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jingchucn.com/post/a4eb40e2.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