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3.05.24】专注“北斗+遥感”,鸣飞伟业:赋能智慧地铁更聪明

斑马头条武汉2023-05-24650
专注“北斗+遥感”,鸣飞伟业:赋能智慧地铁更聪明 摄像机秒拍4000张图片并采集处理信息,地铁隧道内360度全景影像实时呈现在指挥中心大屏上,智慧“眼睛”让无人驾驶列车安全高效有保障。...

专注北斗+遥感鸣飞伟业:赋能智慧地铁更聪明

摄像机秒拍4000张图片并采集处理信息,地铁隧道内360度全景影像实时呈现在指挥中心大屏上,智慧“眼睛”让无人驾驶列车安全高效有保障;地震、水灾导致网络中断,一台应急通信箱相当于“临时指挥部”,为应急救援添力,给人满满的安全感。以上这些应用场景都离不开“北斗+遥感”赋能。 随着国之重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诞生、成长与成熟,专注“北斗+遥感”领域的鸣飞伟业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开拓创新,研发全国产化、自主可控的遥感信息智能快速处理算法引擎,练就一身独门绝技,链接无限多的应用场景。

鸣飞伟业董事长赵梦奎。

快速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全方位护航

无人驾驶地铁运营更安全可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算力加持下的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人类无法实现的响应水平。

当一列地铁以每小时80公里不停向前行驶时,驾驶舱安装的高速摄像机以每秒4000张图片速度进行图像采集,同时结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实时进行图像信息快速处理,将地铁隧道内360度全景影像以精确的三维模型形式实时完整呈现在指挥中心大屏上。突然,车身搭载的红外和激光传感器探测到前方300米的轨道上有砖头大小的异物,地铁启动紧急自动刹车,规避了一场严重事故……以上场景即将出现在智慧无人驾驶地铁的运行中。

作为国内最“聪明”的地铁,无人驾驶地铁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得到广泛应用,而其高智能及高安全性的秘密就在于“地铁列车智慧主动障碍物监测系统”。鸣飞伟业董事长赵梦奎介绍,该系统由鸣飞伟业研发,以高速、实时、精确的自主可控算法引擎为核心,综合运用北斗高精度惯导、激光雷达测距、热成像、声波探测等高精尖技术,解决传统地铁安全驾驶技术中存在的探测手段单一、探测范围狭窄、探测实时性不高及过度依赖后方运算中心等技术难题,真正实现地铁在行驶过程中对隧道空间内实际情况的全方位智能感知、实时探测、预警及报警功能。

该系统将让高速运行的列车“看得更远”“看得更清”“看得更稳”。目前这套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出前方300米处的异物,例如落石、砖头、工具箱等,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据介绍,该监测系统通过前沿技术加持,与传统技术相比较,在效率提高3—5倍的基础上可将成本降低30%左右,拥有广阔市场前景。

专注“北斗+遥感”

练就多项“独门绝技”

在公司长廊内,有一整面墙上挂满了专利奖项和各种荣誉,获批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授予AAA+级中国信用企业、湖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技术支撑单位、湖北省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副会长单位、武汉市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单位;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武汉市优秀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市优秀软件企业等荣誉。

鸣飞伟业技术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至今,长期致力于“北斗+遥感”领域开发与应用,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步拓展完善并形成了“遥感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融合应急保障技术与服务”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与服务”三大产品主线20余款产品,助力应急融合产业发展。

“只有创新,才能实现突围。”鸣飞伟业董事长赵梦奎说,从成立之初,公司就专注于技术创新。

当遇到地震、水灾等导致网络中断时,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快速恢复网络?在展览大厅里,记者见到了一套应急救援的“新利器”。“这是我们针对多场景应急自主开发的应急通信箱,虽然只有旅行箱大小,功能却相当于一个指挥部。”赵梦奎介绍。“指挥部”能更快、准、稳地赋能应急救援全过程,让前方后方指挥联动,救援现场信息共享,人员物资统一管理,搭建高效指挥作业平台。

2020年某地突发山火,鸣飞伟业接到应急管理部门通知,组织人员携带通信设备,深入到救援现场一线,将现场救援情况实时回传到前方指挥部和后方指挥中心,让决策指挥安全高效,圆满完成救援通信保障任务。

“项目科技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熟度9级,技术创新度4级,技术先进度为6级。”2022年,针对跨安全等级网系间安全传输受限、数据泄露风险、多场景应急行动指挥通信手段单一、网系互联互通难和通信保障效率低等问题,鸣飞伟业自主研发的《跨安全等级传输的融合应急通信技术》,通过了院士专家成果鉴定,并荣获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创新应用奖金奖。

凭借一次又一次创新,鸣飞伟业逐渐成为研发能力、交付能力、保障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均在同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数十名行业领军人才及专业研发人员,已获得CMMI、ITSS、CCRC、DCMM等40余项行业资质和认证。2019年就实现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赵梦奎介绍,鸣飞伟业制定了自主研发和产学研结合的研发战略,公司现有专业技术研发人员60余人,近年来,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去年研发投入1900多万元。

逐梦追“星”之旅

搭建“北斗+遥感”中试基地

宛如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齐国的那只大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赵梦奎娓娓道来鸣飞伟业四个字的典故。

2020年7月,北斗三号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此时,鸣飞伟业的研发方向也随之拓展到“北斗+遥感”领域的开发与应用上来了。公司与军地知名高校联合共建了应急通信技术与系统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与多家科研院所共同搭建了北斗跨域通导遥一体化中试基地;与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武汉市研究开发中心和武汉市专家科创工作站……一系列举动的背后,也验证了那句话:用一鸣惊人的能力和速度成就伟大的事业。有了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的加持,鸣飞伟业的事业版图和科技研发工作愈发得到了跃升。

一次“星”机遇已经开启,鸣飞伟业将尽快把中试基地打造成集北斗应用研发、技术转移、测试服务、人才培训、产业化管理、项目(含企业)引进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研发平台,负责承接并培育北斗应用科技项目,重点开展北斗科技成果中试熟化、转化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加速“技术+中试+产品”转化,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适用、成套技术开展中间试验。

一项浪漫的追“星”之旅正在筹划,今年公司将计划发射1颗具有动静态成像、在轨智能处理以及星地、星间传输通信功能的智能遥感试验卫星,必将实现信息网络环境下遥感数据应用更加“快、准、灵”的目标。

长江日报记者吴秋娜 通讯员胡学英 万伟剑)

【编辑:王戎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jingchucn.com/post/6ed22c0c.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