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4.06.28】“读苏轼 游神州”——平生功业 首在黄州

荆楚快讯黄冈2024-06-28160
苏东坡是一位千古风流人物,这是历史定论。而苏东坡的平生功业,首在黄州。苏东坡在黄州谪居的5个年头里,创造了他人生中诸多可......

“读苏轼 游神州”——平生功业 首在黄州

苏东坡是一位千古风流人物,这是历史定论。而苏东坡的平生功业,首在黄州。

苏东坡在黄州谪居的5个年头里,创造了他人生中诸多可圈可点的辉煌业绩。苏东坡最好的赋(《赤壁赋》《后赤壁赋》)是在黄州写的;最富有革新意义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在黄州填的;最好的散文游记(《记承天寺夜游》)是在黄州作的;最好的行书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是在黄州书的;最好的名字(苏东坡)是在黄州取的;最好的画(《东坡老梅》)是在黄州画的;北宋文坛最高的丰碑是在黄州构筑的……

苏东坡1080年被贬谪黄州后,一段时间内,内心充满了抑郁和怨懑。我们在苏东坡《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中就看得十分真切。他通过抄《汉书》,在黄州赤壁矶下泛舟长江、安国寺坐禅参佛、与渔樵农夫童叟杂处、与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士交朋结友、躬耕东坡,加上自己的禅悟,思想理念和视界上出现了新的升华,并从苏轼嬗变为苏东坡。在黄州形成了他的文学创作巅峰。正如他所说的一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而黄州是第一位的。他在黄州树起文学丰碑,这是苏东坡在黄州最大、最高的建树。

据统计,苏东坡在黄州的5个年头里,共写作诗词赋文札750多篇(首)。其中许多作品,都是开创性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二赋双珠明

苏东坡1082年在黄州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被称为“赋是双珠可夜明”“赋到此翁无古人”。

赋之祖,应是屈原的骚赋。赋作的鼎盛期,应是汉朝。汉赋是汉朝的文学标识。华藻、骈对,是汉赋的特色。苏东坡的二赋横空出世,对汉赋进行了划时代的改革创新。《赤壁赋》《后赤壁赋》,把写景、抒情、议论、哲思、人物及其对话,以及诗句、散文、历史及现当代,全融为一体,纵横捭阖,情至手到,恣意而为。“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等等,千年以来,一直被人们铭刻在心。苏东坡的二赋,被历代文坛称之为苏赋或文赋。在文艺百花苑中,放射着艳丽夺目的异彩。

一词开新宗

人们漫步在长江岸畔,或放舟于长江水面之上,或静坐书斋思考世事大势,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词句。豪迈放浪、旷达、开阔、不羁,是苏东坡在黄州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显著特色。

苏东坡所处的北宋,是文化味十足的时代,是花间派(又称婉约派)词作为其时代的文化标识。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他经常带着满腹愁怨和抑郁,到黄州赤壁读长江。想到了发生在长江上的赤壁大战,想到了曹操、孙权、刘备、周瑜、诸葛亮……感慨万千。回到临皋亭,他再也“婉约”不起来了,“花间”不了了,于是将自己的豪迈之气,思古之慨,冲口而出,创作出《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改革创新了宋朝文化标识——婉约词派,展现了社会场面阔大深刻,人物栩栩如生,情感炽烈深邃的别具一格的新词派——豪放派,成为宋代文坛改革创新的又一标杆。

一帖齐王颜

时轮刻录出了晋唐,推出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界天花板人物。自此之后,循法守正,成为书坛之规、之“雷池”。宋代崇文尚意。正在这个时期,苏东坡谪居黄州。

1082年寒食节,是苏东坡在黄州度过的第三个寒食节。此时的他,生活极为拮据。屋漏灶破,苇湿米少。他联想到被贬前的生活状况,真乃今昔难比,叹喟无穷。遂作《黄州寒食诗》,书写出来,便是《黄州寒食诗帖》。这幅书作,真乃苦水为墨,辛酸为意,墨饱意至,字之而成。开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墨浓字小,凝重洗练,如诉如泣。“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字大而意漫,使人品尝到辛和苦的滋味,不禁心寒而意冷。“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一直到最后,字字体大,凝重意幽。仿佛不是蘸墨而书,而是染血带泪而写。

这幅书法作品意韵深沉,字字似在诉说,在挠心抓肺。被后人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与王颜作品比肩,实至名归。

一画见本心

苏东坡在论画时说:“论画以形似,见如儿童邻。”主张“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在黄州绘画,也是践行了他自己的绘画主张和理念,做到了言行如一。

苏东坡在黄绘画,代表作当推《东坡老梅》,又称《月梅》。大家所知道的苏东坡所画的《枯木怪石图》,那是他任徐州太守时,亲往萧县圣泉寺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公元1080年农历二月初一,苏东坡被贬谪到黄州来后,亲手移栽了一株将老的梅花。过了一些时日,这株梅花真的成了一株老梅。体态龙钟,梅蔸如石,通身似铁,新枝如发冲冠。苏东坡望着这株由自己亲手移栽的老梅,联想自己的境遇,顿生感喟。于是,提笔描着老梅,画了一幅《东坡老梅》。这幅《东坡老梅》,同样也体现了苏东坡的绘画主张,即简劲豪放,不拘泥守旧。

苏东坡绘画师从文同,即文与可。较之文同的画,苏东坡的画更加简劲,具有掀舞之势。米芾曾评道,苏东坡的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苏东坡把自己的绘画主张和理念,以及自己的画作,称为“士人画”。从此,北宋才有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出现,为苏东坡之后的“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应该说,苏东坡在黄州的绘画,也是苏东坡在黄州的建树之一。

总之,苏东坡在黄州建树多多。一言以蔽之,就是他在黄州耸立了一座文学艺术丰碑,使得黄州成为了中国文坛一方文化艺术高地,影响着古今,影响着中外。一位苏东坡,足以光耀千秋。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今的结论。

如今,黄州所在的黄冈市,东坡赤壁诗社、东坡文化研究会、东坡书画协会、东坡书法研究中心等,应运而生,影响全国,乃至世界。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打造东坡文化旅游区,建设东坡赤壁历史文化区保护与更新提升项目,已成为黄冈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相信,黄冈成就了苏东坡,苏东坡也成就了黄冈!黄冈文旅产业的发展,将越来越好,越来越为黄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撰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 涂普生)

【苏轼·黄州作品】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柯丘海棠诗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黄州寒食诗

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责编:白楚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jingchucn.com/post/1dcf0ad7.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