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3.12.21】能人引回乡 兴村有力量

荆楚快讯黄冈2023-12-21610
(图:本报记者 余涛 通讯员 邱亚林 摄)11月26日,小雪时节。一大早,家住罗田县三里畈镇区的新铺村苍葭冲村民丁汗平......

能人引回乡 兴村有力量

(图:本报记者 余涛 通讯员 邱亚林 摄)

11月26日,小雪时节。

一大早,家住罗田县三里畈镇区的新铺村苍葭冲村民丁汗平搭乘大巴车来到村口,步行回到家里。

“丁老回来了?”沿路不时有村民热情地打招呼。丁汗平一边应答,一边弯腰捡起吹到脚边的几片纸屑。

“我习惯住在村里。苍葭冲像一个孩子,我看着她长大,总想陪她的时间再多一点。”丁汗平眯着眼睛看向前方——那里,来村里开展研学活动的罗田县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草坪上撒着欢,阳光满地。

破局——

找到“领头人”,充分发挥“乡土能人”作用,美丽乡村建设事半功倍

丁汗平今年76岁,头发花白,精神矍铄。他的故事在苍葭冲妇孺皆知。

丁家祖宅如今被改为家学展馆,是村民议事的重要场所。

临近年终,丁汗平和苍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在这里商量给村民分红的事。趁着空隙,合作社副理事长丁国民向记者讲起了往事:“如果没有当年的‘破局’,或许这一切都无从说起!”

2008年,丁汗平退休回乡,眼前破败的房屋、泥泞的土路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主动请缨,发动村里德高望重、说话有分量的老人,组建一个7人议事会,提出“每人一把铲子、一个筐子、一把扫帚,用7天时间把塆子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倡议。在党员干部带动下,群众纷纷加入到打扫卫生的队伍中。

经过治理,村里卫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民也形成了良好的环境意识。

2011年,议事会提出第二个工作目标:让村民出门不走泥巴路,夜晚走路不摸黑,吃喝都是自来水,建设一个运动场,塆容塆貌实现大改观。他们还倡导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做到“不等、不靠、不要”。

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村民自发筹工筹劳平整土地、硬化道路、修建广场,安装自来水、路灯,主动拆除自家猪圈、牛栏、茅棚,积极参与村庄环境建设和管护。

3年时间一晃而过,第二个小目标成功实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抓住了机会。”这句话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张俊琼的口中说出,一点都不让人惊讶,她如今的身份是村研学点的讲解员。

2015年苍葭冲成为全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张俊琼回忆:“2016年3月,丁老牵头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哥哥给我远在深圳打工的老公打电话提到这件新鲜事儿,我们决定以5000元现金入股。”

那一年,村民以现金、闲置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力投工投劳折算等方式入股,筹措现金31.7万元,总入股达110万余元。

“我现在有点后悔,当时应该多入点儿股。”张俊琼笑言。随着分红逐年增加,2022年,她家拿到了1000元分红。张俊琼辞掉深圳的工作,回乡当起了研学讲解员。

“丁老把我从麻将桌‘拽’到了书桌边,闲下来就琢磨怎么讲得更生动有趣,现在生活虽然忙但很有奔头!”结束了当天上午的第二场讲解后,张俊琼喝了口水说。如今,她还担任村妇女理事会组织委员。

说话间,张俊琼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夹子,夹起散落在地上的少许垃圾。

探索——

在党支部引领下,成立村民自治组织,推动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充分激活基层治理能力

如果说15年前丁汗平发起成立的“7人议事小组”是个火种,7年前成立的苍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则是一团火苗,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专业合作社除了负责产业经营,还承担乡村治理的部分功能。近几年,在村党支部指导下,苍葭冲又陆续成立了妇女理事会、乡风文明理事会、卫生理事会、爱心基金会、文体协会、老年协会等7个村民自治组织,通过协会建章立制、规范言行,把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纳入村规民约。

临近10时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新铺村党支部书记欧阳罡召集各理事会在家学展馆盘点工作。

一走进村口,墙上张贴的公共卫生榜十分醒目。“看,我家里是‘最清洁’!”张俊琼指着自己的名字高兴地笑了。

卫生理事会每月组织两次大检查,由村民共同评价,分“最清洁”“清洁”“不清洁”3个等次张榜公布。

“每名党员都有‘党员责任岗’,包塘、包路到人。通过探索实行‘爱心积分’和‘志愿者积分’等评比形式,激励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维护管理。”欧阳罡介绍。

提到今年的收获和变化,身处其中的村民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我们带领村里妇女发展民宿、拓印、陶艺、研学、农家乐、农村旅游等‘美丽经济’,设立服务员、研学引导员、妇女讲解员等岗位,可忙呢!”妇女理事会副组长雷锦环喜笑颜开。她家的拓印小院,是苍葭冲乡村游的必到打卡点之一。

“除了组织二十四节气文艺演出,今年我们与游客组织了3场联欢,还组建了葫芦丝乐队,吸引40多名村民参与。”文体协会小组长张金凤说。接着,她给记者讲了个故事——

2021年,苍葭冲村民自发举办了一场农民丰收节,用农具、作物营造丰收场景,打造创意“无动力农场”、小动物农场等,还邀请书法爱好者到村写书法作品,吸引了大量城市亲子家庭。

“这场不花一分钱的村级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但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丁汗平说。

面对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欧阳罡也有一些烦恼——

“资金使用不太合理,池塘边的围栏拆了又建、建了又拆,但村内排污管道建设迟迟不开工。”大伙儿毫不客气地提意见。

“账目不清晰、资金管理不透明,得经常开会扯一扯,合作社几乎不召开股民大会,这怎么行?”丁汗平缓缓地说。如今,他年事渐高,只担任专业合作社荣誉理事长。

合作社副理事长丁映森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几天我们与省老年大学有一个联谊活动,今晚把村民们召集起来,搞一个文艺活动,联络一下感情,听听他们的想法!”

“这些矛盾是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但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解决。”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亚雄表示,在农村这个熟人社会,一旦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经常听取村民意见,通过制度化让合作社各类事务程序化,把自治、德治和法治相融合,这样农村治理才有生命力。

破题——

在构建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的背景下,吸引更多“新农人”、在外能人返乡,不断提升乡村吸纳多元主体和自我生长的能力

下午4点,夕照红烧,晴空碧蓝。

临近周末,祖籍孝感的张志光格外忙碌。他在村后山的露营基地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来自武汉的游客。

“听虫鸣鸟叫,看满天星辰,感觉心旷神怡。”在旅游业深耕近20年的张志光,对苍葭冲情有独钟。2022年5月1日,他投资的露营基地开业,今年开始实现盈利。

与此同时,来自黄冈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的朱莉老师忙得不亦乐乎,为规划中的自然生态教育研学基地进行土地整理。

“做美丽乡村的共建人,希望把生态教育的理念传递出去!”说到自己的梦想,朱莉满脸笑意。

夕阳西下,苍葭冲新青年驻村工作站站长朱紫光收拾好行囊,掩上他“拾野共学”工作室的柴门,出发去武汉过周末。

6年前,他作为西厢房公司景观设计师,参与苍葭冲村的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如今,他扎根乡土,策划研学活动,运营乡村,颇受村民欢迎。

“我们很忙,但是干得很有劲儿!”村里给他免费提供闲置房屋当作工作室,解决食宿后顾之忧,2021年,咸宁人朱紫光决定来这里当“新村民”,帮助乡亲们策划研学课程。

晚饭后,丁国民开始在文体协会小组群里发研学课程的“排练通知”,张罗着音乐设备和场地。他曾在黄州做了30多年小生意,2016年回乡参与合作社成立大会,当时合作社刚起步,他对此信心不足,甚至认为“不靠谱”,将投进去的2万元钱又揣了回去。

2021年清明节,丁国民回乡探亲。他仔细考察后发现,村里确实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定决心留在乡村发展,一心一意服务专业合作社。“以前对合作社的认识不够,错过了几年的发展时光,我想用实际行动弥补当年的遗憾!”丁国民说。

“陶艺小院”主人丁映森、“丁豆腐”手艺传承人陈仲芳、油面手艺人何彩华、陶艺师傅丁际曙……短短几年时间,近20名像丁国民一样在外打拼的能人回乡创业。

11月24日召开的全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共同缔造联系点建设视频培训会提出,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鼓励引导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定居,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村级事务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村庄建设智囊员。

“除了挑选本村在外能人,还可以通过政策、制度吸引有乡土情怀的专业能人参与乡村治理。既要强化他们服务家乡的公益心,更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塑造能人与政府合作共治的新型基层治理局面。”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胜利表示。

入夜,村口小廊庭传来阵阵葫芦丝声。作为村文体协会的一员,丁汗平正组织村民排练葫芦丝节目。丝竹声悠长,合奏声悠扬,这个小山村生机无限……

(责编:汪泽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jingchucn.com/post/0b683f66.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