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3.05.30】6个武汉人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城市的绿意市民的惬意一眼看得见

斑马头条武汉2023-05-30920
6个武汉人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城市的绿意市民的惬意一眼看得见 今日,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武汉举行。...

6个武汉人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城市的绿意市民的惬意一眼看得见

今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武汉举行。宣介会首次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向国际社会讲述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宣介湖北和武汉积极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新成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

当前,湖北武汉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评判为标杆,以群众需求为标尺,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打鱼人变成护鱼员,家住长江边的张锦喜悦地说:“眼见江面越来越干净,鱼儿越来越多。”

投身共同缔造,有着20年工作经验的资深设计师王詟自豪地说:“小区门口的花坛,是我最满意的设计成果之一。”

偏远乡村的村民饶图生开心地说:“快递送到村口,再也不用去街上领了。”

……

英雄城市的武汉,一幅幅人民看得到、过得好的美好图景正在家门口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武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加。长江日报采访6位武汉人,听他们讲述身边的美好生活故事,聊聊家门口的发展和变化。

新洲区双柳街道居民张锦:

打鱼人变成护鱼员 门前江水变清鱼变多

5月19日,护渔员张锦(左)与同事周元宏展示他的从未下水的新渔网。长江日报 记者刘斌 摄

我今年42岁,我的祖辈是从江西“上来”的渔民世家。后来,落户在新洲区的双柳渔业队。

我是15岁开始跟着父亲外出打鱼。最远时,父亲带我去过老家江西的九江、鄱阳湖一带捕鱼。

2014年11月15日,我在长江的沐鹅洲(牧鹅洲)水域,救助了一条中华鲟。后来,它被送往北京海洋馆,成为目前人工护养环境下的唯一一头野生中华鲟。

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后,已经打鱼25个年头的我,与全区200多名渔民一起“洗脚”上岸。我新做的一张鱼网,被我收藏起来,作为结束打鱼生涯的纪念。

2021年4月,我被招入渔政执法协助巡护队,从一个打鱼人变成了一名护鱼员,主要工作就是劝阻非法垂钓行为。

刚开始,有些垂钓者与我们“捉迷藏”。但我们情况熟、地形熟,哪个湾滩、河汊有鱼,什么时间段、什么天气下有鱼,我们心里很清楚。我们接到举报后就可以快速赶往现场,一查一个准。

一段时间后,垂钓者就比较规矩了。现在,我们的工作轻松了很多,早上7点出门巡查一趟,下午再巡查一趟。

巡查时,我们不断提醒垂钓者带走身边的垃圾,保护长江环境。

这两年,明显感觉到,长江生态越来越好,江水越来越干净,鱼儿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非法垂钓者越来越少。

我从小就上船打鱼,吃过没有文化的亏。现在有时间陪伴和照顾13岁和15岁的两个孩子,让孩子们多读些书。这些陪伴,看起来没有经济收益,其实从长远来看都是丰厚的“收益”。

武汉经开区洪山小学英语老师邓宇亭:

家门口的学校引进人工智能 孩子们有了智慧课堂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的英语老师邓宇亭。

我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在我们学校,人工智能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场景当中。学校将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校园后,帮助各学科教师创新了教育教学方式,学生们多了一位AI小老师,我们也有了一位最佳搭档。

我用得最多的就是大数据分析功能,课上可以对学生们的共性错题精讲细讲,并根据系统的拓展资源对薄弱知识点进行反复对标和训练,给课堂教学做“加法”,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课后我经常会通过小测验检查教学效果,基于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的应用,精准定位班级学情。

运用这个AI助手,学生们的英语作文还可以被智能批改。每次测验后,学生们都会拿到一本个性化学习手册,它是学生专属的个性化错题本,是系统通过分析学生课堂、课后作业等系列场景数据,构建学情画像,为其规划的最佳学习路径。

“我和同事们了解到,科大讯飞在武汉建设科大讯飞华中总部,支持湖北省与武汉市的人工智能产业与应用融合发展。2021年,武汉经开区与科大讯飞合作‘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项目,如今覆盖全区47所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超4万名师生受益。”

在我所生活的武汉这座城市,教育教学场景的智能覆盖越来越普遍。未来,还有更多的教育大数据会服务我们一线老师的日常教学,孩子们也能更好接受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汉阳区鹦鹉街道夹河社区颐翠苑小区居民王詟:

小区门口的漂亮新花坛 是我亲手设计的

王詟(左)和社区工作人员利用下班时间继续商量新花坛种什么更漂亮。长江日报记者秦璟 摄

我现在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小区门口的新花坛,这是我亲手设计的。花坛建成后,小区门口实现人车分流,安全通道不仅畅通了,环境还变美了,我太自豪了。

我今年45岁,做设计工作有20多年了,在这个小区已经住了10年。小区出入口有一段斜坡小路,比较窄,从主路进来就是个急转弯。之前,门口动不动就“堵车”,行人出行不安全,消防通道更是不畅通。

社区曾经在这里安装过隔离石墩,但效果不太好,身边不少邻居都在帮社区想点子。我想,我能不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试试呢?

我觉得隔离石墩效果不好,把完整的空间都分割成了碎片,反而成了占道物。今年初,我去现场测量了路宽、转弯半径等数据,觉得可以在这里设计一个花坛,把进出车流分开引导到主路上。我又专门查了消防通道的规定宽度,把路分成一宽一窄的双向车道,保障消防车能从宽车道顺利进出。

大概一周后,我把这份10多页的设计方案提交给社区和街道,很快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同意。街道马上行动链接资源,汉阳市政集团一公司主动承担了施工任务,不需要我们居民出一分钱。物业公司在道路两侧加装了路灯,门口变得宽敞明亮。石墩拆了后,我和小区党支部书记陈顺启专门去选了橡胶隔离桩,车辆进出更灵活。如今工程已全部完工,小区的居民都很开心,再也不用为开车进出而烦恼。

能有机会参与到自己家园的建设里,我很开心。这是我最满意的设计成果之一,更是大家共同缔造的成果。

江夏区舒安街道田铺村村民饶图生:

快递送到村口 不用去几公里外的街上领了

我第一次接触网购是在2018年,当时因农事需要,打算买一些防水衣和铁锹。在别人的指导下,我尝试了第一次网购。两天后,快递到达几公里外的舒安街,我骑着电动车赶到街上成功收取了快递。

考虑到上街往返一次颇费时间,后来我基本一个月才网购一次,主要是一些农业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品。田铺村是江夏区舒安街邮政支局乡邮员熊桂林的邮路片区,他十分热心,有时候村民抽不出时间去街里领快递,他总是顺带将其他平台的快递带到村里。不过时间长了,我还是觉得会给他增加工作量,因此网购频率越来越低。

去年底,熊桂林到村里送快递时,挨家挨户通知,说武汉市已经全面完成快递进村工作,整个舒安街道所有的行政村全覆盖,今后除了邮政快递外,其余大部分平台的快递均可以送到村级站点,再也不用去街上领了。

听到这个消息,一开始我还将信将疑,之后我在网上购买了一双过冬棉靴,没过两天就收到短信,说我的快递已经到达田铺村综合服务站,也就是村口小卖铺。我徒步5分钟赶到村口小卖铺,报上取件码后便收到了棉靴。

其他村民也在这个时间尝试了网购,大家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是,咱们农村网购群体小,网购量跟城市无法相比,但一样能享受到村口就把快递取的便利服务,这说明我们的党和国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坚定决心。

现如今,我基本每周都会进行一次网购,网购清单也越来越丰富,水果、服装、各地特产都在尝试,有了便利的快递服务,将来我种植的水稻、莲子也有机会出现在更多人的餐桌上。

游戏设计师肖睿:

公园草坪上可踢球露营 我在家门口享受“诗与远方”

肖睿在草地露营。

对于我来说,每周最放松、最惬意的时刻就是约上三五好友,找一处绿地支帐篷、玩飞盘、听音乐、吃美食。而这样的时刻,因为武汉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变得越来越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公园似乎是老年人和孩子们的主场,其实,我们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去公园。今年4月,武汉发布了23个城市公园绿地共享试点名单,大家可以在城市公园的草坪上开展晨晚练、搭帐篷、踢球、玩飞盘……更近距离拥抱大自然,享受“踩草坪”自由。对于生活在武汉的我来说,这23个公园我都知道,并且已经打卡过10多个了。

就在上个周末,我刚和朋友们去了金银湖公园搭帐篷、看绣球花,这周末准备去沙湖公园,听说武汉的第一波荷花已经在那里悄然盛开。接下来武汉的公园里还有石榴花、紫薇花、夹竹桃等陆续开放,月月有花赏、处处能观景,躺在草坪上,闻着花香听着鸟鸣,我在公园绿地找到了“诗与远方”的美好。

想象一下,当你置身在自然中,搭上精致的帐篷,展开木质折叠椅,铺上别有风情的桌布,摆上鲜美的果盘、甜点,和三五好友促膝长谈。享受这一刻的安宁与欢愉,将生活的繁忙、工作的紧张与压力抛之脑后,是多么享受和幸福,又有谁会不爱呢?

作为一位游戏设计师,我很注重体验感,目前去过的一些公园,确实为大家做了很充足的考虑。除了厕所、垃圾桶、商亭等基本配套,还有公园提供微波炉、开水、储物柜等服务。

生活中,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你想要的这个城市都能满足你,并且想给你最好的。

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居民余延鑫:

按一下床头呼叫器 送餐清洁服务上了门

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上门为余延鑫做康复治疗。

看到我床边的这个呼叫器了吗?上面有个“SOS”的按钮,我一按,就能跟养老结合服务站的人通话。

通过这个呼叫器,老年幸福食堂的同志可以给我们老两口送饭,还可以请人来打扫卫生,有时候老伴跑不动路,他们还能帮忙买药买东西,很方便。

我今年72岁,70岁那年得了脑出血,虽然命保住了,但是左边的手脚都没有力气,医生让我多锻炼,可以慢慢恢复。

我家在8楼,没有电梯,儿女不在身边,老伴身体也不好。正在我们发愁的时候,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家庭医生罗云主动告诉我的老伴:“市一医院康复科和服务中心成立了专家工作室,可以在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站康复治疗。”

当时老伴还有点犹豫,不知道效果好不好,就专门去看了一下,发现条件很好,地上有无障碍防滑垫、紧急呼叫器;卫生间有坐浴盆、扶手。复健室里有很多治疗设备,病床边上也有康复设备。康复站离家走路只要10分钟,老伴每天来看我也很方便。

在那里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我出院了,康复站的医生每星期还会来我家两次,为我量血压,做按摩等康复治疗。去年,我就可以坐起来了。他们怕我总在床上心情不好,还给我买了个手机支架,可以看视频、看新闻

现在我家安装了全套的智能系统,有摄像头、烟雾报警器、燃气报警器、智能门磁、防滑地垫、电子手环。有事情我按一下呼叫器就可以了。从我发病到现在可以坐起来,整个过程像重新活了一次。这样的康复条件,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都成了现实。

(统筹:胡雪璇 文字: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李慧紫 秦璟 刘海锋 舒筱 蔡爽 通讯员陈旺祥 胡莎 黄骏)

【编辑:张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jingchucn.com/post/0a5af2f0.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